上海兩會特別報道

以“數量論英雄”的評價體系,已經不適合對標國際最高標準的發展腳步——

打響“上海購物”品牌需要挖掘獨特優勢




老字號、老品牌多年來是“上海購物”中的“金字招牌”,這塊招牌如何再次擦亮? 圖為顧客在百年老店王傢沙挑選特色糕點。 本報記者 趙立榮攝
靜電機保養


■本報記者 徐晶卉

這座城市因商而興。

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,上海就是全國商品流通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。放到當今的新消費背景下,這仍是“上海購物”的特點———上海是國際零售品牌業務佈局的重要目的地,以54.4%的滲透率緊隨倫敦、迪拜之後,排名世界第三。

但今天再提“上海購物”,內涵更加深刻。上海已經吸引瞭大量國際零售品牌入駐,下一步呢? 以“數量論英雄”的評價體系,已經不適合“上海購物”對標國際最高標準的發展腳步,從量到質的思維改變,才能為“上海購物”註入更強大的發展動能。

從量到質,如何轉型升級? 如何讓“顏值”與“內涵”相輔相成? 打響“上海購物”品牌,還有很多事情要做:已經存在瞭多年的老品牌,需要歷久彌新;新消費背景下,商業與技術的結合不能錯過;在著力打造上海“四大品牌”的進程中,“上海購物”更需要與“上海服務”“上海制造”“上海文化”融會貫通。

老字號老品牌復蘇的實踐

市人大代表、復星聯席總裁、豫園股份董事長徐曉亮提起“上海購物”,總是會想到上海的老字號、老品牌,這也是他這些年打不開的“心結”:隨著近年來上海經濟結構調整和城市化快速發展,“上海牌”逐漸褪去光環。他做過一份調查:十餘年前上海152個名牌產品,如今已有1/3徹底消失,剩下的2/3也大多在市場中艱難維持,“‘上海牌’急需回歸城市中心、公眾視野。”

老字號、老品牌多年來一直是“上海購物”中的“金字招牌”,但這塊招牌如何再次擦亮? 去年12月16日,徐匯日月光中心正式對外營業,商場嘗試一種新方法———將沈大成、大富貴、滄浪亭、老大昌、喬傢柵、泰康食品、虹口糕團廠、老香齋、靜安面包房9傢上海“土生土長”的老字號品牌集結在一起,構成“上海灘經典小吃街”,以“抱團取暖”方式收獲瞭高客流。

這也是徐曉亮想做的事。他在提交的代表建議———《關於在黃浦豫園老城廂地區打造上海四大品牌示范區》中提出:以“上海品牌復興回歸”為目標,依托豫園老城廂已有的老字號品牌,優化傳統老字號經營戰略,打造上海品牌旗艦級聯合體,相互賦能、攜手發展。

“抱團取暖”是一種方法,突破創新卻是每個老字號、老品牌必須自我琢磨的。“光明”品牌已有百年歷史,如何歷久彌新,甚至“返老還童”?這幾天,陸傢浜路上的光明隨心訂銷售點正在“整容”———這裡將結合最新的智能新零售趨勢,打造一個集“無人值守便利店”與“智能無人售貨機”合二為一的24小時智能社區店。

“改造前,這裡采取社區奶站的運作模式,商品陳列保守,還需要配備至少一位服務員幫助顧客完成購物結賬的流程,營業時間也僅僅到晚上9點。”光明乳業公共事務經理沈婷告訴記者,改造後,消費者可以用手機掃描開門,自助結算,能滿足消費者在任何時段購物的需求,同時還能降低運營成本。

科技助力商業迸發“新活力”

這幾天,位於吳中路的萬象城把一樓黃金位置的商鋪“截留”瞭———沒有把它租給某個奢侈品品牌,而是開起瞭隻存在兩周的“無人快閃店”。消費者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掃碼進店,選購商品後,使用微信支付自助結賬,這一新鮮事物迅速引發消費者“圍觀”。

開一傢“快閃店”,看起來成本很高,商場也沒有穩定的收入,商場究竟作何想? 萬象城相關負責人給出瞭答案:要利用原有客流產生更多的消費,“一個品牌要在購物中心裡開一傢實體店,成本是很高的,更替率也比較低,我們希望快速引入一些網紅品牌,跟購物中心裡的品牌形成互補,讓消費者有機會產生新的消費和新的交易。”

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晁鋼令認為,無論是無人店、快閃店,科技始終是為促進消費服務的,新零售是為新消費服務的,“上海購物”應當成為新消費時代的一塊金字招牌。

事實上,上海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新消費的試驗田。1月3日,國際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一眾高管特地前往上海市食藥監局,送上星巴克全球歷史上第一面致謝錦旗:原來,星巴克多年來“把工廠搬進商場”的暢想,終於在上海這座城市走通瞭———工商、食藥監、出入境檢驗檢疫、人社等多部門“協同作戰”,油煙靜電機使得這一工業、科技與商業融合項目成功落地。

盤點過去一年,上海購物的體驗式消費百花齊放,新消費、新業態不斷翻新,無人面館、無人果汁機等無人零售業態早已遍地開花,盒馬鮮生、永輝超級物種等綜合業態受到市場認可。

通過聯動效應挖掘不可被復制的特色

在上海市商業經濟學會會長齊曉齋看來,“四大品牌”建設需要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精心打磨,“上海購物”應該與“上海服務““上海制造”“上海文化“聯動發展,才能積淀出難以被簡單復制的特色。

市政協委員、東華大學研究院時尚創意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潘瑾從事文創事業多年,走過紐約、巴黎、倫敦,對“上海購物”的現狀提出瞭自己的疑問:上海經歷瞭這麼靜電抽油煙機多年商場、品牌的同質化,而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個性化產品、越來越關註生活品質的提高,這種“原創性”的需求,究竟誰能滿足?

“我們可以看看對標城市: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,每條大道旁邊的小路上都有很多設計師品牌,很多消費者逛完大街,就會去旁邊的小店裡購物,上海也有很多設計師在那裡提供定制品牌,久而久之就形成瞭巴黎的特色;紐約也一樣,眾人隻知第五大道,其實紐約93%的服裝制造業都在一旁的第七大道誕生。”潘瑾認為,“上海購物”要獨具魅力,需要設計師的文創支撐,也需要“上海制造”的鼎力支持。

大隱書局總經理何旋也經常在思考文商聯動的問題:商場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書店?書店又可以為商場帶來怎樣的契機?他認為,在商業主體中,書店是聚人氣而不是聚財氣,這需要商場對書店有一定的寬容度。何旋以大隱書局在創智天地的“深夜書房”作為案例,“如果在這個位置引入一傢餐飲企業,收取高租金不成問題,但瑞安集團最後用很低廉的價格租給瞭我們,而我們通過深夜書房的設計方案及文化服務包的輸出,又獲得瞭社會的高度關註,反而對商場營造文化氣氛帶來瞭積極意義。”

齊曉齋也一直在思考“上海制造”與“上海購物”之間的結合。他認為,星巴克烘焙工坊的成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,“上海不少老品牌老字號的制造工藝,完全可以搬到商店裡,打造‘上海制造’與‘上海購物’的復合品牌,這是否也是一條出路呢?”
4B96969E9F376C21
arrow
arrow

    ums008og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